新闻中心
News Center我国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铜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与战略物资,在国计民生、国防工程、高新技术等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而,铜资源供需问题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虽然国内铜矿资源储量较大,但总体呈现规模小、贫矿多、可选性不佳、共伴生资源占比较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起步晚,目前再生铜资源量有限,因而国内铜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面对我国铜市场的这种局面,认真分析我国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1.我国铜矿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铜在自然界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复杂,有斑岩铜矿、含铜黄铁矿、硫化铜镍矿等。
世界铜矿资源分布极其不均,主要分布于智利、秘鲁、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美国等国,多集中在美洲地区;中国铜储量占全球的3%左右。
我国铜资源的分布集中度偏高,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江西、云南、甘肃和新疆等省区,其中内蒙古矿山铜产量为37.72万t、江西省25.98万t、云南省24.83万t,3省总产量接近全国的一半。
精炼铜的最初原料为铜矿石,因此,一个国家铜矿石的生产能力表征了原料的自给能力。2022年产量达百万吨的国家有智利、秘鲁、中国、刚果(金)、美国和俄罗斯;2019—2022年,中国铜产量从160万t增至190万t,产量增加18.75%。整体而言,国内铜矿产量处于中高水平。
我国铜矿资源主要包括硫化铜和氧化铜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优质硫化铜资源日渐稀缺,氧化铜资源综合回收率低;且铜矿中共伴生金属成分多,导致铜矿资源整体利用率低,未有效发挥铜矿资源储量大的特点。2019年,江西德兴铜矿年产量15.32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9%,位居第一,但在世界铜矿山中仅位居第39位;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乌奴格吐山铜钼矿,铜年产量8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5%,位居第二;紫金山铜矿铜年产量为7.59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4%,位居第三,在世界铜矿山中仅位居第79位15)。整体而言,国内铜矿产量处于中高水平,但铜矿性质复杂,分选效率低,无法发挥铜矿资源储量大的优势。
2.我国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大型基建等方面的建设增加了市场对精炼铜的需求。通过扩大再生铜资源的回收利用,缓解了矿石资源不足的问题。
2008—2020年我国废铜供应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020年达166万t,前10a增长约1倍,但2018—2020年受废旧机电、汽车等产品拆解数量趋稳影响,变化不显著。
依据2020年7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的废铜进口标准,符合标准的高品级废铜归类为再生资源,可实现自由进口。由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报告可知,2020年以来,我国共有13批限制类废铜进口批文发布;2020年废铜核定进口量达89万t。在我国废铜再回收利用方面,中国再生铜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中国铜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2020年我国再生铜行业产量整体呈增加趋势,2020年为325万t,占铜供应量的32%左右。2015年以来,中国再生铜产量保持在300万t以上。
在2021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报告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测,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可达400万t。目前,中国回收铜利用率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法国1997年二次回收比例就高达95%,英国1999年二次回收比例更是高达97%。整体而言,随着国家在新能源、基建等方面的持续发力,未来几十年内,再生铜资源的开发利用亦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铜资源供需现状和趋势
自2002年起,我国铜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且比例逐年增高。随着国内勘查投入、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国内精铜产量逐年增加,但国内铜消费刚性需求亦在提升,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精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炼铜消费量已增长至千万吨级,1975—2022年期间精炼铜消费量平均增速为9%左右,而同期全球平均增速仅为3%左右。
2022年,中国精铜(包括原生和再生)表观消费量为1468.4万t,同比增长5.7%,占全球精铜消费量的56.3%。自2000年起,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基本位于50%以上;2018年至今,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处于紧张状态。综合以上分析,国内铜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中国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铜精矿、粗铜、精铜和废杂铜4种铜原料。
中国第四轮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论证研究表明,2026—2028年中国铜消费量将达到顶峰,消费量在1550万t~1600万t;在2030年前后,中国铜消费量可能稳定在该峰值平台上;在铜矿资源供应方面,随着绿色矿山概念加深和选矿技术创新,中国铜矿山(含潜在资源)的可供产量将稳定在190万t/a左右;中国铜消费量不断增加,国内废杂铜蓄积量将不断扩大,到2030年中国再生铜供应量为510万t左右。整体而言,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铜资源需求仍将处于较高状态;再回收利用废杂铜量将进一步增长,中国铜供需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但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铜原料。
4.我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资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目标和要求。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建设,促进了市场铜资源的需求;且由于国内铜矿资源禀赋较差,对国外铜资源的依赖程度保持在高位。在国际市场资源中,铜矿资源需求旺盛,竞争激烈。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国际环境复杂,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等加剧,中国进口铜资源风险加大。因此,维持国内矿产资源稳定供应,保证国内铜资源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战略问题。
我国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①提高难选铜矿石的分选技术。我国铜精矿主要来自于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的分选富集,高品质硫化铜矿分选效果显著,Cu分选回收率普遍高于80%。随着铜矿石的不断开采,硫化铜矿含量不断减少,而我国氧化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其矿石性质复杂,有效分选难,回收率低,造成了相当程度的铜矿资源浪费。因此,需要提高难选铜矿石的分选富集技术水平,以期促进国内铜精矿的提质增量。②增加再生铜资源的有效回收量,发展“循环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背景下,国家和政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再生铜资源利用领域迎来全新挑战和机遇。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铜价格波动大,国内再生铜资源发展缓慢,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为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需完善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再生铜分选技术及市场稳定性;构建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为再生铜资源企业提供精准化营销组织策略,并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以期实现国内再生铜资源的充分利用,弥补铜矿产量的不足,有效发展国内的铜资源循环。③加强国外铜资源布局,提高国内铜资源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依托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骨干企业,促进了境外资源开发工程的实施;并依托开发铜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机制,建立部分境外铜矿产资源基地,增强了我国企业对全球铜资源的控制力。结合铜资源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相关国内企业可以在矿业低迷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权益矿份额;推进铜资源的国际合作,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增强铜资源的保障能力。
整体而言,国内需要加大铜矿石的勘探开发力度并提高分选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国内铜矿资源,强化国内铜矿资源的“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同时推进铜短缺资源的国际合作,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增强矿产资源全球保障能力。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便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好地发挥国内大经济体优势,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结论
(1)中国铜矿资源储量大,占全球3%左右。2022年,国内铜矿产量达到190万t,在全球处于中高水平。但我国铜矿资源具有个体规模小、贫矿多、矿石性质复杂等特点,铜分选回收率低,无法发挥铜矿资源储量大的优势。
(2)近10年,我国废铜供应量和再生铜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国内废铜供应量增长显著,2020年达325万t,占铜供应量的32%左右,但利用率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2022年,中国精铜(包括原生和再生)表观消费量为1468.4万t,占全球的56.3%;2018年至今,中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超70%,处于紧张状态;从分类看,我国每年需大量进口铜精矿、粗铜、精铜和废杂铜4种铜原料。
(4)保证国内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提高难选铜矿石分选技术水平,增加再生铜资源的有效回收量,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国外铜资源布局,提高国内铜资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