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加速新能源产业高效利用 在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1-10点击次数:

在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20221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敦煌市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出席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这里是会后有关政府公报发布的讲话稿)

今天,我们在敦煌召开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抓住新能源发展的绝佳窗口期,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推动全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现场会放在敦煌开,是因为敦煌不仅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全国首批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新能源正在改变敦煌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为全省作出了示范。

刚才,省发改委解读了省政府《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酒泉市、金昌市和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做了很好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在国家“双碳”目标下携手发展新能源的高度共识和坚定决心。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我省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

能源安全和能源革命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省新能源产业已抓了多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密集性、机遇宝贵性、现实紧迫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努力在抢抓用好政策机遇中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第一,在“三新”背景下,我省新能源发展正逢其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然要求能源结构加速优化升级,发展新能源是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三新”背景下,我们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得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相对优势甚至绝对优势的“看家宝贝”和“独门绝技”。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对缓慢,新兴产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难以挑起大梁,最有潜力、最有条件、最有基础参与国内大循环的仍然是新能源。我们要清醒看到,布局新能源已成为一场发展盛宴,谁能抢占先机、占领潮头,谁就能赢得未来、引领潮流。目前,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等纷纷按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快进键”,而且高招新招大招频出,大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势。我们更要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对我省新能源发展方式、布局和节奏都带来了重大政策利好。作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通道,我省理所当然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挑大梁、唱主角﹐而不能当配角,这既是消纳我省清洁电能、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独特贡献。

第二,在“双碳”机遇下,我省新能源发展“风光”无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测算,碳达峰每年需要资金3万亿元以上,碳中和需要在清洁能源发电、先进大规模储能、绿色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超过百万亿元投资。这方面不仅国家将大力支持,而且市场投资热情高涨﹑近期到我省对接洽谈的企业可以说是应接不暇,还有各种碳中和金融产品也是不断涌现,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遇、发展机遇、赶超机遇。围绕“双碳”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国家能源局初步明确,到2025年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4亿千瓦、光伏发电并网装机达到6亿千瓦。从全球看,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将增长8%以上,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光伏和风能将贡献2/3的增量。这些都意味着,我国能源版图甚至经济版图将迎来深刻调整,特别是风光资源富集的“三北”地区将面临重大开发机遇。从我省实际看,风光装机规模不足可开发量的1/4,而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将河西走廊纳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潜力空间非常巨大,我省完全可以在新一轮新能源开发中乘势而上、力开新局。事在人为,河西各市要强化比学赶超的意识,特别是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像几代莫高人那样,以“择一业、终一生”的恒心和干劲,争当新能源发展中的“风光市长”。

第三,在“转型”要求下,我省新能源发展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是未来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能源领域是经济转型的主战场,也是经济转型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新能源是重要依托;总书记对我省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第一条就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能源是重要方向;总书记要求我们“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新能源是重要支撑。我省产业结构高碳化特征明显、发展惯性大、路径依赖强,如钢铁、水泥、石化等都是需要尽早达峰的行业,也是需要加速低碳转型的产业。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碳排放一般都在城镇化率超70%或者二产占比下降到27%以下时,才会出现拐点。我省无论是城镇化率还是二产占比,都与出现碳拐点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一场大考,更是一场硬仗。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新能源无疑将成为支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同时也是我们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重要方面。

二、全面审视我省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使命感

近年来,我省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但结构性矛盾和阶段性特征也非常明显,需要辩证看待、全面把握。

从资源禀赋结构看,化石能源不占优势,但新能源优势潜力得天独厚。从西北地区来说,我省煤炭保有储量400亿吨,仅高于宁夏、青海﹔石油探明储量17.7亿吨,仅高于宁夏;天然气经济剩余可开采量仅67.7亿立方米,也是仅高于宁夏。2019年,全省生产原煤仅3600万吨,远不能满足省内6300万吨的消费需求,天然气消费95%依靠外部调入,“少煤、缺气”的供需不平衡特征仍未改变。石油方面,虽然陇东地区储量还算丰富,但开发难度较高,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不足,近年来每年净调入量约100万吨,难以实现自给自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省新能源可开发量整体位居全国前列,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开发条件较好。根据中国气象局2020年资源评估成果,100米高度150瓦每平米以上,全国风能技术开发量99亿千瓦,甘肃5.6 亿千瓦,全国排名第4,随着低风速风机普及利用,风资源开发量还将进一步提升;全国光伏发电技术开发量1287亿千瓦,甘肃95亿千瓦,全国排名第5,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条件。

从发展历程看,曾受红色预警影响,但一批示范项目走在全国前列。我省新能源发展起步较早,2008年就谋划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也由我省发起。到2015年,全省风电并网装机位居全国第2,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位居全国第1。但随着风光电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电网消纳的问题逐渐显现,2016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西部地区弃风、弃光率超过20%,我省更是高达43%、30%。面对严重的新能源消纳形势,我省相继出台直购电交易等措施,推动新能源消纳形势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风光电利用率已突破95%,国家能源局也已明确解除我省风光电投资红色预警。在此期间,我们还建成全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首个平价风电上网项目、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不仅为新一轮新能源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全国树立了甘肃新能源的良好形象。

从电力结构看,新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但电源装机远大于负荷。全省新能源装机于2017年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2%、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21%,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全省风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24.4%,全国排名第2;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达到17.2%、全国排名第7。但由于调峰和消纳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原因,总体上电力供应远大于需求,属于电能输出型省份。2019年实际富余电量约310亿千瓦时,2020年富余电量约130 亿千瓦时,表明能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从电价结构看,农业生产电价较低,但工商业电价仍然相对较高。我省能源电力交易价格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省内电煤自给率不足且火电坑口电厂较少,从新疆、宁夏长距离调入煤炭推高了电煤价格,而燃煤费通常占火电企业总成本的75%以上,这直接推高了火电上网电价;另一方面,由于销售电价中农业交叉补贴较多,使得我省高扬程农业排灌电价全国最低,而一般工商业目录电价在西北5省区相对较高,仅低于陕西,排第2位。这样的电价矛盾,一定程度上导致我省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电企业因生产成本高企而发生外流现象,削弱了我省工业产业的吸附力和竟争力。我们务必明白一个道理,企业都是要算账的、对市场、资源、用能、人力等因素和成本都会精打细算。如果没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电价,就很难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市场主体的大集聚。我们要实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1+N+X”政策体系、打造千亿产业百亿园区、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在降低电价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奋力开创我省新能源发展的崭新局面,增强责任感

甘肃资源、区位和通道优势显著,具备新能源规模化开发的优越条件和现实基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度曾让我省“风光无限”、但后来又遭遇“寒冬”。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加速新能源发展来解决。各地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总的是,要按照“系统性谋划、板块化开发、大通道外输、产业链延伸、清洁化应用”的思路,以超常规思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考虑,在目标上,到2025年全省风光电装机至少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翻一番,努力实现7000 万千瓦的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例接近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同时,新能源外送比重持续提升,年输送电量达到30%以上,努力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实现配置。在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块开发的原则,持续推进河西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模,打造金(昌)张(掖)武(威)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同时,加大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放大庆阳、平凉等地能源种类丰富的优势,积极探索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分散式风电,推动形成“河西风光资源开发变风景、中东部地区风光应用成盆景”的开发格局。在结构上,坚持以电为中心、以清洁化为方向、在集中力量加速风光资源开发的同时,把握国家有序开发核电的政策利好,依托省内核技术、氢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布局核能、氢能开发项目,统筹推进能源利用和配套产业发展。当前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注重就地就近,解决好“消纳”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按照年均5.1%增速测算,预计202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810亿千瓦时,新增用电量不足以支撑新能源发展规划确定的基本目标。各市州各部门要在就地、就近消纳上想办法、出实招,全面激发各类主体用能活力,推动省内用电扩容提质。要做优用电存量。各市州要结合实际,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试点,推动现有高载能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型,加快高端铜合金、特种电缆、新能源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断提升电能的产出效益,以富集的新能源支撑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发展。要做大用电增量。国家发改委刚刚出台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已经明确将我省列为枢纽节点。我们要结合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以“东数西算”工程项目为抓手,依托兰州新区、庆阳华为、金昌紫金云、天水浪潮等大数据中心,培育壮大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信息化用电行业和市场主体,持续提升大数据产业用电规模。要拓展用电变量。丰富和推广清洁电力应用场景,将是未来电能消纳的重点。交通、工信、住建等部门要大力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采暖等场景,全面推动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新能源车在公共交通、专用车辆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建筑节能改造和节能家电采购,提高电采暖使用占比,着力提高能源消费绿色化水平。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清洁采暖,之前省里在瓜州、金塔等地进行了新能源蓄热储能集中式供暖试点,不仅帮助电网“削峰填谷”,而且改善了居民冬季供暖、提高了空气质量。5月上旬,兰州市被纳入中央财政冬季清洁取暖支持范围,下一步各市州要加快清洁供暖工程推进,用好这个新能源就地消纳的新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清洁节能的高品质供暖。

二是抓实三大通道,解决好“外送”的问题。外送通道的开拓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能源“走出去”战略,按照“用好一条、推进一条、谋划一条”的思路,加快推进外送通道建设,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大省。“用好一条”,就是要用好酒湖直流工程,加快推进通道配套调峰电源和风光电项目建设,尽快提升通道年利用率,实现满负荷运行。关于酒湖直流输电工程配套200万千瓦风电项目,今明两年每年要建成并网100万千瓦,酒泉市和相关企业要加快项目推进,力争尽快尽早建成投产,提升通道送端输送能力。“推进一条”,就是要加快推进陇电入鲁工程,按照年内核准开工的节奏,加快前期工作推进,这关系到我省后续谋划推动新的外送通道。对于新建设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国家提出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电量不低于50%的要求,庆阳市、白银市要按照国家确定的配套电源建设方案,配合开发企业抓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的要求推进项目建设。“谋划一条”,就是围绕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做好河西第二条直流外送通道规划研究,落实受端电力市场。金昌、张掖、武威三市要在现有项目开发基础上,深化风光电资源普查,优化电源布局方案,深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发改、工信等部门和电力公司要以提升外送能力和外送效益为重点、加强与受端省份衔接沟通,积极落实和20个受电省份签署的送受电协议,全力扩大受端市场,推动外送电量和外送收益稳步提升。

三是坚持水火并举,解决好“调峰”的问题。由于风光等新能源电源“靠天吃饭”,波动性大、随机性强、预测精度低,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必然要求具备充足的调峰能力。目前全省调峰需求850—1050万千瓦,而实际调峰能力冬季最大约500万千瓦,夏季仅有350万千瓦左右,调峰能力缺口较大。加快多元化调峰电源建设,已成为我省新能源发展破局的重点。要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抽水蓄能是目前寿命最长、容量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启动迅速,运行灵活可靠,是我省提升调峰能力的关键之关键。目前,省发改委正在编制我省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初步筛选了22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优选站址。各市州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抽水蓄能电站对电网系统运行的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布局建设,力争尽快见到成效。总的就是,谁干得快就支持谁,谁真干就大力支持谁。同时,我们也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投入到我省“风光水储”零碳外送基地的打造中来。要提升现有火电调峰能力。各相关市州要配合省电力公司积极推动核准缓建火电尽快建成,研究拓展火电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电价政策,通过现有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等技术手段,发挥火电调峰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电力系统应急保障能力。要协同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省发改委要会同省电力公司,系统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及系统调节水平。同时,要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利用市场化手段充分挖掘源网荷储调峰潜力,提高电力输出功率的稳定性。

四是突出两手齐抓,解决好“并网”的问题。也就是要将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结合起来,不断优化现行调度运行方式,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促进电力供需两侧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2021年,我省新能源最大发电能力目标在415亿千瓦时,但风电、光伏保障性消纳电量总计为137亿千瓦时,仅占1/3左右,也就是说约有2/3的电量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下一步,在推动局部电网建设的同时,更要发挥好电网资源配置的平台作用。各相关市州要结合增量配电网建设﹐积极鼓励风光电企业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增强灵活调节能力,落实市场化并网条件。要开展新能源市场化并网试点,持续降低新增稳定电荷用电价格,鼓励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为省内新能源直购电交易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优质低价新能源电力高效配置使用。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等地要引导大工业负荷改善生产工艺和流程,积极参与电力系统辅助市场服务。省电力公司要加强接网工程建设,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能并尽并”。同时,针对省内一般工商业电价偏高的问题,要在“外购”上积极探索,能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购进新疆低价火电和四川、青海低价水电,降低省内综合用电成本,用外省较为廉价的电力资源支持省内企业发展,增强吸引东中部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五是聚焦全链升级,解决好“产业”的问题。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去年,酒泉国家经开区被摘牌、虽然直接原因是国家风电投资政策调整,对园区内风电配套装备企业、风电建设项目造成影响,但究其根本,与园区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竞争力偏弱是分不开的。省里已经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的意见》,各地各部门都要吃透文件精神,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增链,加大对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培育引进,以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带动装备生产与技术创新,在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上迈出更大步伐。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围绕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壮大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储能电池、智能运维等相关产业,推进高端电力装备设备落地制造,努力形成发、输(配)、储、用、造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要聚焦关键技术攻关。聚焦能源开发、电网运行、新型储能、数据利用等领域,加快国家级新能源工程中心、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鼓励“链上”企业申报各类奖补资金和产学研用平台,推动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要强化招商全程服务。前几天央视热播电视剧《温州三家人》,那里面的一家温州大企业,就把自己的光伏生产基地放在了甘肃。在现实中,正泰新能源就已经投资了几个新能源项目。这说明,投资者非常看好我省的新能源开发,会有更多企业前来投资。所以,我们要结合各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电池等产业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建立招商目录和项目清单,优先保障新能源重大项目用地,强化手续办理服务,强化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努力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需要强调的是,各市州要对来我省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绝对不支持,决不能再出现占着资源不干事、平白丧失机遇的情况。同时,也希望相关企业切实履约践诺,谈好的就要干,要干就干好,不能只见协议、不见成效,不能“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同志们,推动我省新能源发展成势见效,需要各市州各部门以“一盘棋”的思维、“一直抓”的定力和“一根筋”的干劲,抓牢机遇、靠实责任,在新的起点上乘势而上、锐意进取,真正在全国叫响“最美风光在甘肃”。谋划设计要细化。各地各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供给与需求、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和各类影响因素,编制好全省“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和各地三年整体开发方案。政策机制要优化。各相关部门要结合省情实际,聚焦能源结构优化及电力稳定运行,完善管理协调、问题会商等机制,强化规划引导与管理,凝聚工作合力。项目支撑要强化。各市州各相关部门要发挥存量项目推进专班作用,尽快解决制约项目实施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期建成并网。同时,要落实好相关惠企政策措施,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争新增项目快速落地、发挥效益。各方责任要实化。省发改委要牵头强化主要指标、重大任务的组织实施和督查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部署和相关领域监管责任。要加强任务完成情况跟踪监测,定期开展总结评估,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最后再强调一下,最近国务院安委会考核时提出“甘肃新能源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省发改委要积极配合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加强新能源领域安全监管,密切关注储能、氢能等领域安全问题,切实抓好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567

以品质赢得客户满意口碑
扫一扫
添加公司微信

Copyright © 2012-2024 bifa·必发(唯一)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粤ICP备xxxxxxxx号

关注

联系

13988889999

联系
顶部